誰也沒想到,熱身賽四戰盡墨、輸給日本隊10分的非洲之星安哥拉,居然以世界排名41的下狗身份,硬是和排名第十的意大利隊糾纏到了第四節最後4分鐘。在1米67的鄧道轟進弧度堪比迫擊炮的壓哨三分之後,安哥拉甚至隱約看到了奇跡的曙光……

雖然最終他們不出意外地因體力耗盡而倒在技戰術更紮實的意大利面前,但FIBA無弱旅,這支靠防守立足、進攻頗為現代化的安哥拉隊,很可能成為中國隊第二輪的勁敵。

從賬面上看,安哥拉的大部分球員都是歐洲聯賽的常規輪換,其中6人都在各自聯賽場均出戰15分鐘以上,內線核心佈魯諾-費爾南多還在NBA效力,在火箭場均4分4板1蓋帽,和班戈一道,組成了安哥拉防守端的內線雙塔。
後場三人組——多明戈斯、鄧道、貢卡爾維斯——都來自本土球隊羅安達,雖然鄧道身高最矮,但25歲的他反而是全隊最靠譜的後場發動機,在對陣意大利的比賽中,鄧道三分8中4,投進了安哥拉全部的三分球,貢獻19分3助攻2搶斷,和13分5籃板4搶斷的費爾南多一道,幾乎把球隊拖到了最後時刻。

12人大名單中,有9人在歐美聯賽效力,後場核心是1米67的“非洲宮城良田”,長期霸榜非洲籃壇,形成了安哥拉個性十足的球隊畫風——既有非洲球隊典型的運動力強、喜歡高壓防守和身體對抗等特點,又在陣地戰吸收了當代FIBA精華,以後場擋拆為起手式,多後衛輪番突分,輔以強力內線的背身和近框終結,頗有美式籃球的畫風。
而打意大利就是安哥拉風格體現很明顯的一場比賽,比賽一開始,安哥拉就氣勢凌人,所有人貼身盯防,身高臂長跑得快的非洲黑粗硬們,給意大利人來了記當頭悶棍。

這是第三節安格拉的防守強度,真不知道熱身賽是怎麼輸給日本的…
鄧道的對位人經常跑去做無球掩護,創造一些沖籃下的機會,結果就隻能犯規了
輪換雖然踉踉蹌蹌,但硬是靠身體和運動能力(以及犯規)來彌補
和南蘇丹一樣,安哥拉過於註重上線逼搶、強側堆積,加上意大利人全面的投突傳技術,勢必會出現這樣的機會。

意大利的戰術非常清晰:利用擋拆和無球走位,把球傳過安哥拉的第一道高壓線,在對手迅速回防籃下的時候,外線就會有機會,無論是接球投籃還是二次突破,都會進一步撕扯安哥拉的防守。這也是安哥拉這套防守體系的最大弱點。


此外,適當的進攻強點的攻堅,也能打破安哥拉的防守金鐘罩——當然如果你要問中國隊有沒有豐泰西奧這樣的強點,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
在進攻端,安哥拉的打法同樣鮮明——全隊主要看“地表最強167”的鄧道和內線核心“B費”的擋拆,在策動進攻這一點上,鄧道的影響力甚至比費爾南多更強。

因為身高不足,鄧道的投籃彈道異常高,他和雙內線的牛角擋拆也是安哥拉陣地戰的常規起手式。費爾南多有一定的投射威脅(非洲賽期間場均3投中1個),另一名內線可內切襲籃搶板。



除了個人進攻,鄧道還是安哥拉內外連線的指揮官。

在鄧道擋拆的基礎上,安哥拉外線輪番擋拆突分,就成了他們最理想的進攻畫面。

身高或許是限制鄧道的桎梏,但面對意大利砍下19分,防守端也能貢獻2次搶斷,作為球隊核心,安哥拉已經無法對鄧道要求更高。
不過除了鄧道以外……安哥拉其他人的進攻就頗為尷尬了。
佈魯諾-費爾南多的持球有一定水準,得益於NBA的高水準訓練,他在多人盯防的情況下,依然能在禁區完成終結,
背身被夾擊後,傳球水平也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