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https://www.espn.com/nba/story/_/id/35653907/beyond-points-winning-lebron-james-legacy-better-worse-empire
原文作者:Howard Bryant
翻譯:kewell
******
當NBA夏季聯賽還處於古早前身狀態,當其作用還僅限於評估籃球天賦而不包含後來的賭城樂事之時,波士頓是這一賽事的舉辦地。2003年夏天,勒佈朗-詹姆斯來到那裡。雖沒打過職業比賽,但他已經腰纏萬貫——球都沒進過一個,他仍與耐克簽下了7年8700萬的代言合約。20年前身處波士頓馬薩諸塞大學體育館的勒佈朗就已經具備了一種雙重特質:對於一個18歲少年來說,他的身板堪稱驚人;但與這副身板後來的可怕進化相比,他18歲的體格確實還隻是個乳臭未幹的孩子。
20年後,在他逼近並最終超越卡裡姆·阿卜杜-賈巴爾的聯盟得分紀錄的非凡時刻,勒佈朗非凡生涯的深意也變得愈發清晰。
與其他職業運動相比,籃球得分的特質是奇怪的。因為它帶有個人主義色彩,是體育運動中最受尊崇同時也最易貶值的商品。得分類似於本壘打:一次投球,一次揮臂,一次得分,完全利己。它最令人興奮,最能夠定義偉大,但也是與團隊概念無關的成功標準。和本壘打擊球手一樣,籃球得分手是孤立的;也和本壘打一樣,籃球得分可能被認為有害於團隊配合,對勝利起到矛盾的反作用。
和技術單一的強擊手一樣,鮑勃-麥卡杜、阿德裡安-丹特利、喬治-格文、詹姆斯-哈登,乃至威爾特-張伯倫都得了很多分,但他們並不總被認為配得上贏家之名。他們的高得分往往被視為自私的明證。作為如今NBA兩位最偉大得分手,勒佈朗和賈巴爾都能將得分榜最頂端的紀錄與球隊成功相結合,一共拿下10個總冠軍、20次分區冠軍、10屆常規賽MVP和近80000分。
和本壘打之王一樣,得分王的頭銜在NBA上古時期經常易主,但到如今能擔起這一榮譽的都僅限最偉大行列之人。從1871年到1920年,共有六人創下本壘打紀錄。而從1921年貝比-魯斯超越羅傑-康納(持有紀錄26年)至今的102年間,僅有三人締造過新紀錄,他們都是棒球巨擘:魯斯(1921-1974年)、亨利-亞倫(1974-2007年)和如今的貝瑞-邦茲(2007年至今)。
NBA成立於1946年。在聯賽初創的20年間,有四人創造過歷史得分紀錄。1966年2月14日,張伯倫在生涯第七年超越了剛退役一年的鮑勃-佩蒂特;在那之後56年,NBA歷史得分榜前二都由張伯倫(1966-1984年)和賈巴爾(1984-2022年)占據。而在2023年,勒佈朗成為第三人。任何賽事的歷史紀錄都有一個最重要的作用:讓一項運動中最優秀的運動員脫穎而出。
創下紀錄的勒佈朗可與瑞奇-辛德森和魯斯相提並論:他不是靠刷數據打破紀錄的。大部分歷史紀錄都是在球員終其生涯辛勞,耗盡天賦之後才能達到的巔峰。但勒佈朗並非如此。魯斯在生涯第14年打破了棒球盜壘歷史紀錄,辛德森則在生涯第12年打破,隨後他又繼續打了11年。至於勒佈朗,再打10年可能不太現實,但他在38歲的年紀依然非常出色,場場頂尖(季後賽當然也沒問題),還是能做聯盟最強之人。
這個紀錄高處不勝寒;而勒佈朗籃球生涯的軌跡也已經完滿。美國文化已淪為酒吧高腳凳上的辯論,毫無意義卻永無休止的無數排名、表情包和對比。不管是勒佈朗本人還是體育圈的任何人,隻要打開電視或社交媒體,總會看見關於勒佈朗和喬丹的某種對比,那些彎彎繞繞的廢話最適合與啤酒雞翅作伴——或者幹脆扔進垃圾桶。勒佈朗的勝利不僅在於他有資格挑戰最偉大名號,也在於他實現了自12歲以來就伴隨著他的不可能標準,還在許多情況下超越了這些標準。
他擁有這項運動有史以來最出色的體格,是最具統治力的全能天才。他是有史以來每一位偉大球員的結合體:張伯倫和沙克統治內線的身材和力量;伯德與魔術師的球場視野和團隊精神;以及喬丹、多米尼克和科比的速度、運動能力和彈跳。
他還在不停地贏贏贏。2010年帶著德魯-古登和拉裡-休斯闖進總決賽是一種勝利;用連進八年總決賽(四次在熱火,四次在騎士)回擊2010年被綠軍淘汰後的懦夫質疑是一種勝利。當輸掉2011年總決賽,全世界都說他大心臟不夠,需要心理醫生來緩解壓力的時候,帶熱火完成兩連冠是一種勝利。回到克利夫蘭帶騎士拿下2016年總冠軍也是一種勝利。在近十年時間裡,無論他在哪裡,都會把他的球隊變成總決賽最熱門選擇。從2011年到2018年,他在熱火和騎士創造了驚人的巔峰,整個聯盟都屈服在他的意志之下。
賈巴爾的總決賽紀錄為6冠4負,喬丹6冠0負,魔術師5冠4負,拉塞爾11冠1負。勒佈朗4冠6負,但他有一半生涯都在爭冠。他的紀錄,他的冠軍,他的統治力和多項名列歷史前茅的生涯數據(除了進攻籃板之外,勒佈朗每項主要進攻數據基本都是歷史前十)都是他的偉大證明,讓他得以躋身最偉大行列——某些人眼中最偉大的那個,另一些人則不會認同。或許有一天,另一位繼承者會來挑戰並超越他的數據,就像賈巴爾和喬丹如今看到的一樣。但在勒佈朗追逐賈巴爾得分紀錄的過程中,紀錄本身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更深刻且超出他個人掌控范圍的,還是他留下的不朽傳奇。
1月31日,麥迪遜廣場花園,湖人歷經加時129-123擊敗尼克斯。勒佈朗得到28分,距離破紀錄還差89分。次日晚,在TD花園球館,凱爾特人首節過後以46-16領先籃網。比分最終定格在136-96。在輸給東部衛冕冠軍後的第二天,凱瑞-歐文提出了交易申請。籃網僅比東部第一凱爾特人差了三個勝場,打出過20戰18勝的戰績,之前不久還有波12連勝振奮士氣。歐文的合同將在本賽季到期,他告知球隊,除非籃網給他四年1.98億頂薪,否則他就要離開。不到一周,他和杜蘭特就被相繼送走,籃網過去三年來的超級戰艦就此解體。
從一開始,勒佈朗就與別不同,獨一無二。他沒有高貴血統,不姓范德比爾特或卡內基,與肯尼迪或巴裡摩爾家族無關。他單槍匹馬,不是誰的繼承人,就靠“勒佈朗”名號闖天下,沒有什麼值錢的姓。他的籃球血統和自我定位也是如此。自然,有顯要人物教會他籃球與人生,但他的經歷仍是完完全全的白手起家。
他不是傳統籃球名校的產物。他並非來自新澤西聖安東尼高中或讓巴爾的摩-華盛頓特區一帶籃球天賦聞名遠近的德麥沙和鄧巴中學。他不是迪安-史密斯的弟子,並非卡羅萊納的人——那包括了鮑比-瓊斯、菲爾-福德、沃西、喬丹、卡特、拉希德-華萊士,也沒拜入鮑比-奈特或老K門下,連大學幹脆都沒讀。他不像曼寧或格利菲那樣出身體壇貴族,也沒有鮑比到貝瑞-邦茲、德爾到斯蒂芬和賽斯庫裡那樣的父子傳承。
進入聯盟後,他反傳統而行之,拒絕成為教練手中的利刃,沒有什麼導師和球員之間捆綁成功的其樂融融。那樣的師徒關系相輔相成,一直到登上名人堂的獎臺,成為彼此的引薦人。但勒佈朗的喬丹沒有菲爾-傑克遜,他的拉塞爾沒有奧爾巴赫,他的鄧肯沒有波波維奇,他的德裡克-吉特沒有喬-托雷,他的佈雷迪也沒有貝利奇克。他的教練是保羅-塞拉斯和邁克-佈朗,埃裡克-斯波爾斯特拉和泰倫-盧,以及早已埋沒的大衛-佈拉特、弗蘭克-沃格爾等等。這些人誰都無法掌控勒佈朗,他自然也跟他們不沾邊。在過去20年,勒佈朗是他所在球隊的最強之人,也是他所在球隊事實上的主教練和總經理。他是單槍匹馬的存在。
幾十年來,NBA的權力天平一直在變,某種程度上,勒佈朗的生涯代表了管理方長年掌權後勞動者的終極勝利。NBA高管和總裁對此心知肚明。球員手裡有籌碼,但沒有任何球員——哪怕是魔術師、伯德和喬丹——願意成為獨狼,遠離他們的成名支柱,也就是球隊。做一名凱爾特人,做一名湖人,流著道奇藍血,是一種榮譽。隨著薪水上漲,球員們逐漸被稱為“獨立集團”。MJ至今仍與球隊、教練、贊助商的傳統掛鉤,他不太能夠(也沒有意願)完全切斷這種關聯。他是公牛的一員,處在耐克的保護傘下,與兩個菲爾(傑克遜+奈特)共同邁向偉大。
勒佈朗則看到了一個不同的未來。他看到了帝國。
之後的一代人——也就是歐文那一代——見到勒佈朗的所作所為也想效仿。凱瑞見證了勒佈朗如何操縱,如何出手,再如何屏息以待。他在克利夫蘭見過,在邁阿密見過,然後勒佈朗回到克利夫蘭,與他聯手拿下了一個冠軍。勒佈朗就是藍圖本身。歐文這代人看著勒佈朗如何利用資源,依靠比賽構築了賽場之外屬於自己的商業利益和財富。他們看著他為自己打造出一個不用附屬於球隊的市場,換隊三次,卻從未被交易。他們看著他讓發小裡奇-保羅創立經紀公司,在體壇贏得巨大的商業影響力。勒佈朗不僅對自家球隊的人事變動有話語權,他還能影響整個聯盟的球員流動。哪裡有克拉奇體育集團旗下的客戶,哪裡就有他勒佈朗的權力之影。
他們看著他用《決定》操縱了生涯第一個自由年。老古板嘲笑他將商業決策變成真人秀的愚蠢行徑,但他秀出的肌肉毫無疑問使他成為了NBA的一股向心力。他不僅設定了自己的棋路,還能移動棋盤上的每一顆棋子。這就是未來。
《決定》的遺產就是讓球員主宰自由市場,密謀讓勒佈朗和波什在邁阿密與韋德聚首。至於歐文,他則靠操縱市場說服杜蘭特(與勒佈朗一樣,這位名人堂級巨星拒絕傳統的球員-教練關系)加盟籃網,這支球隊缺乏底蘊,但卻是球員賦權的完美試驗場。像勒佈朗一樣,超巨及其代表要求獲得人事決策權。像勒佈朗一樣,他們把教練變成一個意見箱。歐文在籃網精心策劃的開端神乎其神,結局卻無比悲慘。或許,權力的天平早就該向球隊的反方傾斜了。球員掌握了權力。是勒佈朗向他們展示了該如何揮動權杖。
這就是勒佈朗-詹姆斯的傳奇。他是關系切斷者。他超越了球隊,超越了教練。他的大部分出鏡訪談由他創辦的斯普林希爾影視公司制作,因此他也超越了媒體和公眾,掌控了自己的敘事,並靠宣講這些敘事大賺特賺。他的MoreThan anAthlete網站這樣描述Uninterrupted系列作品的使命:“Uninterrupted是運動員為運動員打造的品牌。不受打擾地講述他們的真實故事,我們將賦予運動員‘超越(Morethan)’的能力。”
“不受打擾”可以說是一個崇高的目標,讓運動員終於不再擔心自己的觀點遭受媒體的扭曲。這個目標也可能是專橫的,運動員巋然獨立,不受質疑,超越事實,在如今的美國權力場,這算得上相當誘人的主張。
2022年,《福佈斯》報道稱勒佈朗身家已達到十億大關。他曾將這個數字稱為人生目標。他成就了帝國。他所開辟的道路不僅通往金錢,也同樣體育內外的商業權力。他是芬威體育集團股東,那是波士頓紅襪隊的母公司,這也讓他擁有了NASCAR、利物浦和匹茲堡企鵝隊的股份。球員為餐廳或汽車經銷商代言的日子已經結束。現在的球員玩的是風投。
他在三支球隊奪冠,但除了留下勝利的記憶,他與這三支球隊並無深刻瓜葛。連湖人都不能例外。他們在2020年奪冠的陣容基本由勒佈朗親手挑選,其中一半球員都是克拉奇的客戶。這個冠軍反映的更多是勒佈朗的權力,而非這支豪門的威望。
他甚至可能不會在湖人退役。勒佈朗已經宣稱願意加盟任何選中他兒子佈朗尼的球隊,而距離佈朗尼參加選秀已不到兩年時間。當他在2018年以自由人身份加盟湖人,主要原因不是想做傑裡-韋斯特、張伯倫、魔術師、賈巴爾、沙克和科比的接班人,而是因為洛杉磯對他個人品牌的發展大有助益。
除了勇士王朝,詹皇統治時代的那些球隊已經沒有多少特殊的神秘感。杜蘭特、歐文、哈登都在巔峰期換過四支球隊。勒佈朗有自己的制作公司和傳媒機器。杜蘭特有《董事會》(與聯合創始人/經紀人裡奇-克萊曼合作),並已深入矽谷風投領域。庫裡、威少、甜瓜各自都擁有制作公司。
在這充斥著警察謀殺案和隨之而來的抗議的動蕩十年,勒佈朗成了半個世紀以來最受矚目的倡議黑人平權的體壇巨星。在2010年中期,他就已經將自己與那些為黑人發聲的偉大黑人球員——湯米-史密斯和約翰-卡洛斯(譯註:1968年奧運抗議,“黑拳禮”的發端),甚至還有穆罕默德-阿裡——相提並論。他所收獲的社會尊崇,堪比那些最投入的行動主義者。但他並沒有參與集體運動,而是自我標榜為黑人平權鬥爭所做的貢獻。他的投票倡議變成了“不止一張選票”,而他整個品牌的理念正是“不止一個運動員”。
然而,勒佈朗從來都不是真正的行動主義者。他是個帝國。行動主義者一般都在非營利組織。而勒佈朗隻在乎利潤。行動主義者會走上街頭,迎著警察發出抗議,以血肉之軀挑戰國家機器(或主流社會),往往需要冒上身體受傷的巨大風險。靠風投堆砌身家的勒佈朗曾自豪而明確地宣佈自己的商業統治目標和成為億萬富豪的願望。
無論是他刻意為之,還是由公眾和媒體給他貼上的辭不達意的標簽,行動主義對勒佈朗來說都是一個絕妙頭銜,用鼓舞人心的道德元素給他的天賦又拋一次光。然而,這也是對世界上真正的行動主義者的侮辱,這一群體畢生致力於推動價值觀傳播和挑戰制度,目的不在盈利,而在為民請命。
當他主動將自己的名字和資源用於某一政治事業(例如選民登記),他的存在可能產生巨大影響。而當他選擇閉嘴或等待合適的發言時機——就像12歲的塔米爾-萊斯在2014年11月被克利夫蘭警察殺害後那樣在事件之初不發一言——行動主義者在沒有他的情況下照樣要去抗議。勒佈朗不是行動主義者。他是個商人。
疫情期間,他成為炫耀自己有能力避開病毒並免於防疫管控的名流階層的一員,而在這場歷史性的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中,他那超出自身才能的關註度也造成了危害。當他在Instagram上分享一個蜘蛛俠表情包,幼稚地將新冠比作普通感冒,勒佈朗也變成了另一派行動主義者。他在試圖動搖公眾對美國疫情應對措施的信心。賈巴爾聽聞此事後,在他的Substack博客中寫道:“從一些為勒佈朗帖子歡呼的評論可以明顯看出,他鼓動了那些拒絕接種疫苗的人,而這些人正是阻礙我國民眾身體康復和經濟復蘇的原因,使我們所有人的處境都變得更糟。”
和許多超級富豪名人一樣,勒佈朗擁有巨大的影響力,通常選擇站在正確的一邊,並會開出大筆支票來支持這樣的立場,就像他的基金會為他的家鄉阿克倫的一所新建公立學校提供部分資金一樣。他有足夠的財力化想法為行動。當他在2014年和2015年的動蕩中穿上印有“我無法呼吸”的熱身服,他的影響力放大了全國各地行動主義者要求廢除和改革警察制度的聲音。他的名氣可以將質疑變成合理。他的錢可能用來辦學,但這所學校的日常運營費用還是來自納稅人,與此同時他這樣的富豪所繳納的稅款還越來越少。這不是行動主義,而是仁慈的施舍。畢竟,他的確自稱為國王。
將黑人的每一次成功都歸結為行動主義的功勞是有害的,那隻是給苦難群體的一絲安慰。黑人在私營部門中的徹底缺席(因而也必須記得,黑人中產階級的出現源自公務員制度的擴張,與私營部門無關),以至於他們的每一次晉升、每一次雇用和每一次成就都具備了歷史意義。勒佈朗成為芬威集團股東,或者韋德持爵士隊1%的股份,都被視為行動主義,哪怕它僅利於個人,而非大眾。
勒佈朗的億萬富豪願望其實是行動主義的反面,這無可厚非,畢竟太過富有的人都會走上這樣的路。隨著權勢增長,他與街頭、公眾和人民隻會越來越遠。畢竟,這就是眼裡隻有錢的美國人。
勒佈朗十億身家的基礎,是他作為新興老板階層,卻能做到與老一代人不同。但黑人運動員想要在帝國和社區之間做墻頭草,兩邊好處都吃的做法難以為繼。穆罕默德-阿裡愛錢,但他辭世後成為了和平與價值觀的全球象征,而不是一位貴族。1968年在墨西哥城舉起黑拳的約翰-卡洛斯在他的名片上寫著:“約翰-卡洛斯:世界上最速度最快的人道主義者”。
隨著帝國規模增長,勒佈朗終將站到行動主義的反面。他將掌握更多將要擴張或縮水的企業,比如他的斯普林希爾公司宣佈將對10個崗位進行裁員,減少5%的員工,並進行重組。他的員工將成立工會。他將實現在NBA做老板的夢想,站到談判桌的另一邊。他將要求市政府拿納稅人的錢建造新球館,這些公共資金本應被用於他曾經幫助建造的公立學校,而不是讓他為己所用。但在他看來,這一切都與私欲無關。隻是邁入那個門檻的代價罷了。
他對賈巴爾的追逐在2月7日結束,在133-130負於雷霆的比賽第三節,他的一記後仰跳投創造了新的歷史得分紀錄。而在同一周,勒佈朗不僅與隊友、欽慕他的名流、以及他的家人同臺慶祝,他本人的遺產還影響到了聯盟更多球隊和城市。歐文去了達拉斯,杜蘭特在突發交易中被送到菲尼克斯。球員打敗了球隊,球衣背後的名字大於胸前的隊標,隻是不管是杜蘭特還是歐文,處境似乎都沒有變得更好。他們把籃網當做提線木偶,然後剪斷了線,冷眼圍觀這個無助的玩具跌落在地。也許籃網早預見到此結局。超級戰艦本就會垮。大時代的美夢破碎後,平庸的籃網又回到老樣子,一支或許還能享受歐文到來前重建狀態的球隊,一支不起眼但卻勤奮團結的球隊。
這位湖人球星在場上已經超越了傳奇,但就像2020年一樣,本賽季的背景故事,依然是勒佈朗的沉默之手。他創造了紀錄,還有一系列交易,包括踢走威少,管理層本就不太想引進他,但勒佈朗的堅持讓他們別無選擇。為人從來冷淡的賈巴爾祝賀了勒佈朗,在那個美妙的夜晚與他同場合影留念。到接下來的比賽,另一位湖人名宿沃西則為勒佈朗一家主持了一場賽前儀式。
湖人給了勒佈朗不可否認的尊重,他的數據和生涯履歷已經定義了一個時代。但火炬的傳承現場依然尷尬。或許保持距離是恰當之舉,畢竟勒佈朗總與他穿過的每一件球衣隔了一步之遙,NBA最強大的豪門也不能例外。或許離心離德也恰如其分,因為它在勒佈朗最偉大的時刻揭示了他選擇踽踽獨行的隱藏代價。
高處不勝寒,大概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