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足球 - 萊因克爾的第一張黃牌,無關足球

萊因克爾的第一張黃牌,無關足球

在退役29年後,球員生涯從未吃到過紅黃牌的前英格蘭國腳加裡-萊因克爾領到了他職業生涯的第一張黃牌,但他不會為此感到後悔,這是一張他為自由而主動申請的黃牌。

由於在個人推特上公開抨擊英國政府禁止難民入境政策。上周五,已經擔任《比賽日》主持人長達24年之久的萊因克爾被BBC暫時停職。但讓BBC始料未及的是,這個決定在英國所引發的劇烈震蕩堪比一場海嘯。63歲的萊因克爾憑借一己之力殺入禁區將整個英國足壇乃至政壇,攪動得天翻地覆。最終,在這場無關足球的戰役中,萊因克爾取得了勝利。

事件的導火索發生在3月7日,萊因克爾在推特上轉發了英國內政大臣蘇埃拉-佈雷弗曼發佈的最新移民政策:英國政府拒絕為偷渡客提供庇護,以解決乘坐小船穿越英吉利海峽的難民不斷增加的問題。

對此,萊因克爾評論道,“我的天啊,這簡直太可怕了。”

隨後,萊因克爾進一步炮轟了佈雷弗曼發佈的移民政策,“沒有所謂的大量難民湧入。我們接納的難民比其他主要歐洲國家要少得多。這是一項針對最弱勢人群的不可估量的殘酷政策,其(宣傳)措辭與德國在上世紀30年代使用的並無區別。”

佈雷弗曼當然不甘示弱,她表示,自己的丈夫也是猶太人,萊因克爾有關“納粹”的類比過於輕率。

肉眼可見,原本隻屬於兩人的嘴仗,在英國足壇和政壇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迅猛發酵。

在萊因克爾沒有流露出一絲道歉氣息的情形下,他的東家BBC不得不選邊戰,BBC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萊因克爾的言論有違BBC內部規章,他不應該在爭議性政治問題上發表言論,這違背了BBC客觀中立的原則,為此,公司決定將其停職,萊因克爾退出《比賽日》。

當萊因克爾遭遇停職的消息確認後。長期擔任《比賽日》評球嘉賓的伊恩-賴特、阿蘭-希勒等人紛紛追隨了前輩的腳步,表示自己將不會出席節目。這還不算完,以史蒂夫-威爾遜為首的《比賽日》解說員們也發表聲明稱,將退出解說工作。他們將和萊因克爾站在一起。

這還不算完,上周末的英超,不少球隊都達成一致拒絕接受BBC采訪,甚至連英超聯盟也站在球員一邊。而BBC自家的多個體育節目,也紛紛宣佈暫時停播。

隔天,眼看著事件愈演愈烈,身為難民議題的始作俑者,英國首相蘇納克不得不發聲,“作為首相,我必須做我認為正確的事情,但也理解不是所有人都會贊成。這就是為什麼我在阻止船隻的問題上一直當機立斷。加裡-萊因克爾曾是一名偉大的足球運動員,也是一名有才華的主持人。我希望目前加裡-萊因克爾和BBC之間的情況能夠及時得到解決。但這應當是他們的問題,而不是政府的問題。”

顯而易見,蘇納克的回應不僅沒有減緩車速,反而加劇了失控。

2020年,當蒂姆-戴維成為BBC總裁後,他曾對外宣稱,他的工作原則不會變,即“公正”,而這其實也是BBC對於旗下員工的要求,避免就政治話題發表意見,但萊因克爾並不在這個范疇內,盡管他領著BBC所支付的135萬英鎊年薪,可他並不屬於BBC體系的員工,前英格蘭國腳是一名自由體育主持人,他也曾在多個平臺擔任過主持人。

1986年世界杯,萊因克爾打進6球獲得金靴,但英格蘭被馬拉多納淘汰出局1986年世界杯,萊因克爾打進6球獲得金靴,但英格蘭被馬拉多納淘汰出局

另一邊,BBC對員工的這個要求本身就是“馳名雙標”。在卡塔爾世界杯時,BBC就全權委托萊因克爾在節目中抨擊卡塔爾政府在人權上的所作所為。那時候,這些所謂批判就是正義泯然的,因為炮火對準的是卡塔爾,但現在,當萊因克爾將炮火對準英國政府時,言論自由就隻是一個屁。

自從有了社交媒體後,出生平民階層的萊因克爾就擅於利用自己的名氣為底層發聲,在推特上有超過800萬追隨者的他早在2016年和2018年就曾發表過英國脫歐以及移民等相關時事話題,這一度讓BBC高層頗為頭疼。

不過,據BBC自家記者大衛-西利托報道,在那個時期,BBC或多或少可以接受一位體育主持人在自己的社交平臺發表政治觀點,隻要別太過火。但同一時間,BBC也推出了一個新的管理手冊,專門針對那些有知名度的主持人,以防他們發表過激的政治言論,一些人戲稱這個制度應該叫“萊因克爾條款”。

“萊因克爾條款”或許受用於其他人,但並不受用萊因克爾本人。

在事情發生後,BBC曾天真的希望萊因克爾能用道歉和刪帖收場,但他們顯然把這一切想的太過簡單。BBC低估了萊因克爾的堅持,低估了萊因克爾的影響力,更低估了《比賽日》對這個國家的重要性。

從1964年開播至今,《比賽日》早已成為英國的國民足球節目,就連節目的片頭音樂自從70年代之後也沒再換過。當萊因克爾在1999年成為節目主持人後,這位前英格蘭鋒線殺手,憑借自己的幽默和對足球的獨到見解迅速成為英國民眾的寵兒,他和《比賽日》成為了英格蘭足球無法撕下的標簽。

2015年萊因克爾發推:如果萊斯特城奪得英超冠軍,我就隻穿內褲主持《比賽日》2015年萊因克爾發推:如果萊斯特城奪得英超冠軍,我就隻穿內褲主持《比賽日》

最終的結果當然是......最終的結果當然是……

《每日郵報》名記奧利弗-霍爾特在專欄中就回憶了一段他與《比賽日》的往事。在霍爾特6歲那年,他父母駕車帶他去祖母家吃晚餐,但在路上卻遭遇了一起車禍,他父母作為目擊者,隻好守在事故現場等警察以及救護車的到來,最後,當一切都處理妥當後,早已過了晚餐時間,甚至過了霍爾特正常睡覺的時間,但或許是命中註定,錯過了正常入睡時間的霍爾特正是在那個周六的夜晚,在祖母家第一次領略了《比賽日》的魅力,“雖然電視畫面是黑白的,但我仿佛進入了一個新的魔幻世界,它就猶如我年輕時所經歷的每一個裡程碑事情那樣生動而又深情地在我腦海中燃燒。”

五十年轉瞬即逝,當霍爾特在上周六照例打開電視觀看《比賽日》時,他卻陷入了深深絕望,“它隻持續了20分鐘。當年的魔幻消失殆盡,沒有一個字被說出來,因為沒有人說出來。這是一個沒有靈魂,冷酷無情,甚至感覺有點陰森的節目,仿佛我們被帶入到了一個反烏托邦的國度,所有的評論都被禁止,除了圖片之外,其餘的任何東西都認為是具有顛覆性的。”

上周末的《比賽日》隻能在空無一人的場景中播出上周末的《比賽日》隻能在空無一人的場景中播出

值得玩味的是,在這期沒有主持人、沒有評論員、沒有解說員,甚至連片頭曲也沒有的《比賽日》中,卻有258萬觀眾觀看了這期節目,比平時的數據多了50萬。

吃瓜心態顯然適合於全球各個民族。

《比賽日》隻是BBC體育部在過去這個周末的混亂縮影之一。

BBC的一位員工形容周六就是失控的一天,在員工的群組裡,不斷流傳著有人辭職的消息,就連非體育部門也受影響,傳出有主持人要用辭職來力挺萊因克爾的傳聞。

無論BBC內部有多動蕩,可以肯定是,在這場風波鬧大之後,支持萊因克爾的聲音占據絕對的優勢。

去年底和C羅一起完成了那場著名訪談的主持人皮爾斯-摩根,在節目中為他的老朋友鳴不平,“BBC本可以第一時間發表聲明,站出來支持萊因克爾,但他們卻踢進了一個巨大的烏龍球。”

除了日常打嘴仗,相愛相殺的萊因克爾和摩根,分別是梅西和C羅的粉絲除了日常打嘴仗,相愛相殺的萊因克爾和摩根,分別是梅西和C羅的粉絲

《每日鏡報》頭牌記者安迪-鄧恩則寫道,“萊因克爾對難民展現出了巨大的同情心,他讓所有足球人為之驕傲。足球和難民有著淵源的歷史,足球可以成為難民的避難所。”

鄧恩舉出了在卡塔爾世界杯上為加拿大打進世界杯首球的阿方索-戴維斯作為例子。由於祖國利比亞爆發內戰,拜仁左翼衛被迫出生在加納的一個難民營,如果不是加拿大在他五歲那年,以難民的身份接納了他們一家,隨後的故事將無從談起。

從難民營走出來的阿方索-戴維斯從難民營走出來的阿方索-戴維斯

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支持英國移民政策的人則認為,難民的到來加劇了當地的社會不安,戴維斯的成功並不能掩蓋大量由難民所引發的犯罪事實。正如這個地球上每天所發生的無數問題一樣,想要尋求有一個完美的解決答案,至少在難民議題上,困難程度是顯而易見的。

但在萊因克爾和BBC的這個問題上,解決方案顯然要輕易許多。至少BBC總裁戴維深知,在萊因克爾不可能道歉,輿論也一邊倒的情形下,BBC道歉才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為此,他在周日對外表示,“我們想確保他能回來直播,我們一起努力實現這一目標,每個人都希望看到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作為一個狂熱的體育迷,我知道錯過比賽是一個真正的打擊,對此我很抱歉。我們正在非常努力地解決這個問題,並確保我們的節目播出。”

BBC總裁蒂姆-戴維BBC總裁蒂姆-戴維

本周一,風波終於暫時得以平息。據天空體育報道,BBC將向萊因克爾道歉,雙方達成和解,他將在本周末重回主持崗位。

同一時間,萊因克爾連發4條推特,核心無外乎是:在經過了極為困難的幾天後,他要感謝同事們的支持,以及英國人民在這期間所展現出的同情心。同時他也理解戴維身居高位,不可能做出讓所有人都滿意的決定。

縱觀整個事件,對BBC而言,這是一場關於“公正”的風波,但對大眾而言,這其實是一場言論自由之爭。

正如《1984》的作者,喬治-奧威爾所說的那樣,“如果自由意味著什麼,那就意味著有權告訴人們他們不想聽的東西。”

2022世界盃

富遊體育

瘋體育推薦富遊體育,擁有有三大體育系「super體育、鑫寶體育、ob體育」任君挑選

更多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