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服了還是另有隱情?全美第一詹黑,咋突然就變成詹蜜了?

記得幾年前,凱文-杜蘭特用來形容勒佈朗-詹姆斯的一番話在NBA引發了不少爭議。他說,勒佈朗身邊的環境“有毒”——這並非針對勒佈朗本人,僅僅就事論事:圍繞在勒佈朗身邊的一切人和事似乎都會遭遇不同程度的扭曲,具體到球員層面,自然是失去對輿論乃至職業生涯的掌控。

詹姆斯詹姆斯

而就在最近,這種“扭曲力”的作用再次在眾人眼前上演:多年來被封為“全美第一詹黑”、在節目裡和社交網絡上黑勒佈朗黑到喪心病狂的人氣名嘴斯基普-貝勒斯,居然在一夜之間變成勒佈朗鐵粉了。

他在前幾天的節目上放出了驚人之論:“從勒佈朗進入NBA第一年開始,我就在密切關註他……一場比賽都沒落下,不信你們可以問我老婆。周五晚上、約會之夜,我都不會錯過勒佈朗的比賽。勒佈朗如今的狀態真是從沒這麼好過,他看起來比上賽季還瘦了幾斤。我這個質疑者已經被他征服。繼續統治吧,因為你能做到。”

全美第一詹黑貝勒斯全美第一詹黑貝勒斯

之所以說他反常,是因為黑勒佈朗可以說是貝勒斯節目的熱度支柱,他貶低勒佈朗(甚至包括他全隊和全家)的角度極為刁鉆清奇,這裡可以列舉他的一些著名論點:

“騎士的MVP是凱瑞-歐文。”

“當勒佈朗跟韋德和波什在南灘抱團,他就永遠失去了當MVP的資格。”

“沒人願意執教詹姆斯,他沒資格進入GOAT討論。”

“JR史密斯總決賽腦子短路是詹姆斯的錯。”

“詹姆斯善於操縱媒體,用傷病為借口逃避困難賽程。”

“勒佈朗隻是在追逐賈巴爾,他現在打球不為贏球隻為得分。”

甚至連勒佈朗的兒子,貝勒斯都不放過,佈朗尼15歲時在比賽裡上演精彩暴扣,他點評道:“嘿佈朗尼,扣得不錯。但你爸可以用左手扣。”

而現在,他對勒佈朗的態度突然來了個180度大轉彎,自然也不是沒有理由的,當他真的引火燒身,勒佈朗也就成為了他轉移焦點,稀釋公憤的手段。

貝勒斯貝勒斯

前不久,NFL球星哈姆林在比賽中重傷昏迷,心跳驟停,情況一度十分兇險。貝勒斯在社交網絡上點評了好幾段話,質疑NFL推遲比賽的決定,碎碎念稱“賽季已經到了末段,這場比賽對常規賽排名意義重大”,似乎完全不能理解球隊把哈姆林抬下場後為什麼不能繼續比賽。

對於如今的美國體育界來說,這話無異於仇恨言論。在評論區下怒罵的全是一水藍V,除了異常憤怒的多位NFL球星,小托馬斯、帕金斯、武聖傑克遜、巴克利等人都利用自己的平臺發表評論,巴恩斯還爆料以前有教練和球員都想揍他——從體育圈到媒體圈到文化圈更不要說飯圈,貝勒斯這次是真的面臨被“取消”的抵制危機了。

於是,他迅速利用勒佈朗制造了新的話題,堅持在節目裡源源不斷輸出,在一定程度上沖淡了哈姆林的爭議。

去年曾有媒體做過統計,貝勒斯87%的推特裡都提到了詹姆斯(這就是真愛)去年曾有媒體做過統計,貝勒斯87%的推特裡都提到了詹姆斯(這就是真愛)

一直以來,貝勒斯的觀點和風格都被許多人批為“病態”,他似乎沒有最基本的同理心,經常把球員非人化,而他一本正經理所應當的態度,又顯示出他仿佛缺乏起碼的敏感。考慮到他的生平,說他病態也不算完全不靠譜。

******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關註微信公眾號:後廠村體工隊

******

貝勒斯出生於美國生活條件最差之一的俄克拉荷馬州,從小家庭環境非常糟糕,父母沒有給他和弟弟妹妹任何溫情。母親是在長輩壓力之下被迫生的孩子,因此在婚姻生活中非常不快樂。父親有酗酒的毛病,進過戒斷中心好幾次都沒用。他每天凌晨4點出門(後來凌晨兩點就醒來工作的貝勒斯說“不算早”)經營小餐館,還逼迫幼年的貝勒斯在店裡做工直到17歲家庭破裂。

那年,父親出軌了母親的閨蜜,兩人私奔後,母親也開始酗酒。他跟弟弟年紀相仿,兩人在一個臥室睡上下鋪到14歲,但可悲的是,他們兄弟感情淡薄,甚至比陌生人還疏遠。他們從不談心,上學後甚至連碰面都很少——貝勒斯讀九年級時就跟後來的第一任妻子在一起,隻要有空就去她家待著,暗地裡把她的父母當作自己的父母,偷得一點家的溫馨。

有意思的是,貝勒斯一輩子關系疏遠的弟弟也頗有成就,如今是全美最著名的大廚之一有意思的是,貝勒斯一輩子關系疏遠的弟弟也頗有成就,如今是全美最著名的大廚之一

貝勒斯形容少年時期的自己是個內向的怪胎,除了體育之外,他用閱讀和寫作逃避現實。因為學習特別刻苦,成績非常好,初中時就被英文老師鼓勵做了校報的主要體育專欄寫手,從此定下了人生方向。高中畢業時,就和那些窮苦出身的球員一樣,他靠一份體育作家獎學金才邁入高等學府。

一畢業,貝勒斯就選擇了體育媒體的行當,先後在《邁阿密先驅報》、《洛杉磯時報》工作,並獲得了不少新聞獎項。25歲時,他就被《達拉斯晨間新聞》聘為首席體育專欄作家,見證了達拉斯牛仔隊的崛起輝煌,還因此出了好幾本書,制造了不少爭議,包括宣稱當時的球隊當家球星特洛伊-埃克曼是同性戀。(埃克曼後來放話稱:“我也很好奇,假如我見到他本人會對他做些什麼。”)

1998年,貝勒斯離開達拉斯,前往大城市芝加哥,繼續報道體育。他對媒體行業的方向有精準的預判和把握,芝加哥成為了他離開紙媒走向電視網絡的跳板。

在許多體育廣播電視節目中混個臉熟後,貝勒斯2004年進入ESPN,開始了主持生涯。當時正值體育媒體版圖改變,ESPN規模大肆擴張,收攬全國人才之時。貝勒斯與斯蒂芬-A-史密斯搭檔評球,兩人的風格都十分犀利。

史密斯與貝勒斯史密斯與貝勒斯

但隨著收費價格上漲,以及社交媒體崛起給市場帶來的擠壓,ESPN在2011年達到頂峰之後立即開始萎縮,貝勒斯吃到一波紅利,然後再次調整方向。他沒打算做奧尼爾巴克利那樣的比賽解說,也做不了沃神那種靠深挖內幕立足的記者,要打響自己的品牌,就得另辟蹊徑。

勒佈朗當然不是一開始就能入他的眼,在ESPN聲名鵲起之時,他的一個主要碰瓷對象是阿倫-艾弗森。他不斷批評艾弗森沒有團隊精神,看衰他與安東尼的合作,以至於艾弗森本人一度拉著青澀還未褪去的安東尼進行回應。

艾弗森艾弗森

單純的艾弗森當時的樣子顯得很受傷,他說:“我不知道我怎麼惹到他的……我是在人生中犯過錯,但那個人,我真的無法理解,他怎麼會恨我到這種程度?全世界那麼多人講我不好,隻有他,我是想要駁倒的……他確實讓我更努力更狠,因為我實在沒聽過那麼難聽的評價。”

而對貝勒斯而言,艾弗森的回應簡直是錦上添花,讓他在直播間興奮到兩眼發光:這可是送上門的一塊流量肥肉。

直到艾弗森淡出聯盟接近十年,貝勒斯還試圖擠幹那最後一點流量,去年年初他在《GQ》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道歉信:《為什麼我看錯了艾弗森》,用上了諸如愚蠢無知這樣的詞匯形容自己,甚至不忘政治正確,稱這種無知正是損害美國種族關系的罪魁禍首,艾弗森其實擁有與他的兒時偶像阿裡等人同樣的品質,與眾不同,敢做敢當。

但貝勒斯也不忘自吹自擂,“我相信他打心底裡明白,我沒說錯,而我的話傷到了他。但我其實是不希望看到艾弗森的生涯在失敗和悲劇中收場。”

貝勒斯去年寫的《為什麼我看錯了艾佛森》貝勒斯去年寫的《為什麼我看錯了艾佛森》

而對那個時代NBA的門面球星科比,貝勒斯倒是比較收斂,畢竟他將喬丹奉若神明,科比身上的殺手氣質他挑不出(或是不敢挑)毛病。但他照樣能以科比為話題,宣稱鷹郡事件給科比帶來了好處,改變了他的形象,也刺激了他的球鞋銷量。當時與他搭檔的主持人在截斷他這番發言後立刻更換了話題。

至於勒佈朗,他在2010年轉會熱火的決定,剛好契合了貝勒斯的轉型(在他看來可能是一種進化),讓貝勒斯找到了新的目標。

他對勒佈朗的評論一次比一次更沒底線,連勒佈朗的隊友都被殃及:貝勒斯帶頭攻擊波什“軟蛋”,質疑波什人格,以至於波什直接上了貝勒斯在ESPN的節目,請貝勒斯不要在羞辱他的姓名。去年貝勒斯還帶頭宣揚“鐵威”綽號,引來威少夫婦嚴正抗議。

威少回應:有本事你當我面說威少回應:有本事你當我面說

勒佈朗的漫長巔峰持續了多久,貝勒斯就對他火力全開輸出了多久。在資訊傳播從電視網絡轉向社交平臺的過程中,NBA可能是最擅長社交媒體營銷的頂級體育聯賽,勒佈朗和貝勒斯也都算得上其中的弄潮兒、大網紅。正是因為貝勒斯以及許多想要成為貝勒斯的人制造的一個個輿論和流量的漩渦,才有了杜蘭特口中“有毒”的環境。

離開ESPN後,貝勒斯在福克斯體育另起爐灶,做了節目的“大當家”,2016年,福克斯就給了他超過500萬美元的年薪,到2021年續約時,年薪漲到了800萬美元。美國媒體界大佬詹米-霍洛維茨曾說過:“這就像問凱爾特人是否對杜蘭特感興趣一樣,我當然對斯基普、對史蒂芬-A這樣的媒體人感興趣。”

媒體帝國的機器需要一刻不停的制造話題吸引熱度,沒有貝勒斯自然還會有別人,他走到今天,堪稱另類“天選之子”,沒有機會也要給自己制造機會。

他最“恨”勒佈朗,或許是因為他與勒佈朗有最多的相似之處。這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英雄惜英雄了。

2022世界盃

富遊體育

瘋體育推薦富遊體育,擁有有三大體育系「super體育、鑫寶體育、ob體育」任君挑選

更多熱門
相關新聞